据11月17日报道,演员韦英康在一档播客节目中的爆料,可以说揭开了40年前香港电影圈片酬的“幕后故事”。首届金像奖颁奖后的第二天,他就直奔老板办公室谈条件,并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我每部电影要付5万港元。”他还发表了残酷的评论:“如果奥斯卡金像奖是用钱做的,那就直接卖掉吧!”这一策略让如今的网友称她为“厉害的红姐”。 1982年,22岁的惠英红凭借武侠电影《长辈》获得首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女演员。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奖杯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耻辱的事实:邵氏聘请的演员每月工资仅为500港元。靠这个钱,他甚至需要出演多部作品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于是,在领奖的第二天,导演韦英红直接向邵氏高管冯日华提出“每部电影片酬五万港元”,并顺利获批。这增幅,足足提升了一百倍!别看现在明星的工资轻轻松松就达到了几千万。但当时的5万港币是什么概念呢?横向比较:1982年,香港一般雇员的月薪约为1500港元,5万港元相当于别人33个月的工资。纵向对比:李连杰拍《少林寺》花了10个月,总收入却只有300元。考虑到当时的汇率(1港币=0.3元人民币),5万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5万元,极其昂贵。更尴尬的是,惠英红在播客中承认,当时她并不知道业内还有人能赚到10万元,更别说8万元了,据她介绍,“5万元”已经是“行业上限”。这个数额是整部电影的总片酬,而不是一天的片酬。他之所以这么拼,是迫于家庭的压力。她的母亲反对她当演员,一气之下,她给她定下了两年收入五万元的目标。这次谈判不仅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证明你的价值。 《学园》——如果奖项是金子做的,就直接卖掉了。”——这个看似“叛逆”的玩笑,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残酷的。奖杯不能改善你的生活,但你的薪水可以。惠殷红因此在拍戏时受伤,膝盖受到永久性损伤,甚至因为害怕被取代,阑尾炎手术后仅7天就重返工作岗位。用他的话说,这是“用生命换尊严”。作为第一个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演员一部武侠片,惠英红用自己的优势打破了业界的偏见反对只会打不会演的动作演员,推动电影片酬与职业价值直接挂钩。然而,如今身为三流女演员(金像奖、金马奖、华表奖)的她,对于电影片酬的态度有所不同,近年来她还经常降低电影片酬来扶持年轻导演,从“生存之战”转向“艺术的净化”。 5万元不仅是她收入的巨额增长,也是这位女演员重新在行业中发声的起点。这场40年前的“片酬谈判”,不仅是娱乐圈的历史性事件,也是一代演员在资本与艺术之间如何用权力换取尊严、用选择书写历史的一面镜子。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含图片、视频,如有)来自自有媒体平台“网易”。否。”当用户上传并发布时,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